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资讯
智能汽车投资专题报告:智能颠覆传统,如何把握整车投资机会?
 [打印]添加时间:2021-09-10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223
   1大空间:格局打破,自主崛起,盈利重塑

  2017-2020上半年期间,在汽车景气度下行背景之下,市场对于汽车行业的重视程度偏低,认为基于以下三点,行业难有大空间、大机会:

  1)汽车高速普及期已过,未来跟随经济周期波动,高成长属性削弱;2)自主品牌长期被主流合资压制,格局变化缓慢,可替代空间较小;3)整车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盈利能力普遍偏低。

  我们认为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以上压制行业空间的因素正被破除,行业的天花板逐步打开:

  1)智能电动趋势下,以往合资技术壁垒逐渐废弃,新技术升级下自主品牌走在前列,迎来替代之机;2)往更远期看,自主品牌从中国国内的国产替代到向全球扩张,空间更加广大;3)智能电动推动行业从硬件收费向软件收费拓展,行业价值链迎来重构与扩容。

  智能电动颠覆竞争要素与格局,自主品牌处崛起时机

  智能化时代下,购车者关注重点发生了根本改变,智能化逐渐成为整车厂的胜负手。过去中国各个时期车企竞争白热化的战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2010年之前,价格制胜时代。彼时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仍然偏低,汽车处于普及期早期,而市场上车型多为15万元以上合资品牌。对于国产品牌而言,做到价格足够低,符合居民购买力需求,有助于实现早期销量积累,代表车型为奇瑞QQ、比亚迪F3等;

  2)2011-2016年,性价比时代。消费者追求尺寸更大、更有潮流感的车型,SUV红利渐起,自主品牌品质升级之下初步摆脱低价市场,与合资品牌正面竞争,高性价比的车型受到消费者认可,代表车型为哈弗H6、荣威RX5、广汽传祺GS4、吉利博越等;

  3)2016-2020年,豪华、安全时代。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对车的要求也提升,从对外观内饰、尺寸的观感因素之外增加对于车型动力性、安全性、可靠性、豪华感等质感方面的追求,代表车型为领克01、WEY VV6、红旗HS5等;

  4)2020年及之后,智能化时代。特斯拉点燃行业智能化进程,随着消费者意识觉醒以及智能化技术的落地,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从特斯拉开始,再到中国造车新势力三强的成功,其背后决定因素产生了变化:1、从车型角度来看,智能电动汽车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动力总成的变化以及零部件数量的减少使得传统(制造)领域的差异化缩小;2、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汽车作为下一代智能终端,产品属性从手机的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转变,消费者更加关注汽车的智能化程度,包括自动驾驶功能的成熟度、智能座舱的交互体验、车与手机等其他生态的融合。另外,汽车作为智能终端不断自我进化和升级的能力也是消费者关注的要点,一台可以成长的汽车将具有明显的差异化。

  2020年之前各个车企的竞争领域仍然停留在传统时代,传统时代的核心技术壁垒在于动力总成,欧美日韩起步较早,已储备深厚的技术底蕴,早期的自主品牌难以望其项背,目前处于加速追赶阶段。过去来看,合资品牌持续占据市场的主体地位,既有更早耕耘中国市场所建立的品牌效应,也有核心技术(以动力总成为核心)领先地位的贡献,如大众的TSI+DSG黄金组合,丰田的高热效率自然吸气发动机、本田的地球梦强动力涡轮增压发动机等,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处于实力与口碑加速缩小差距的阶段。

  我们从过去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之间的份额变化观察到两点现象,反映出合资品牌仍然具备很强的竞争实力与市场地位:

  1)2014-2016年SUV红利下,自主品牌加速布局相关车型,实现份额的提升,而到了2017-2020年,合资品牌逐渐补齐SUV产品矩阵,一改此前份额下滑的颓势,重新扩大市场领先优势,份额见底回升;2)静态来看,合资品牌仍然具备高端定位优势,尤其在15万元以上市场基本保持了80%以上份额,自主品牌仍未实现类似15万元以下市场的“席卷式”突破。

  从2020年进入到智能电动时代,传统领域的差异明显缩小甚至抹平,合资品牌建立的技术壁垒正逐步弱化,智能电动新的差异化正逐步形成,自主品牌在全新领域迎来赶超机会。

  1)电动化方面,核心部件更替,合资品牌优势削弱甚至落后

  新能源渗透率加速提升,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大趋势。中国方面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快速提升,截至2021年前7月销量接近140万辆,已超过2020年全年销量12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接近14%,而2020年全年约6%。

  新能源重塑行业核心技术,从发动机、变速箱到新的电池、电机、电控,国内品牌技术实力并不落后,部分领域已有所赶超。在传统领域,发动机、变速箱等重要核心技术紧握在各整车厂或国际Tier1手中,具备较高技术壁垒,而到了新能源领域,电池、电机、电控等主要由国内整车厂以及Tier1掌控,自主品牌发展速度领先于合资品牌,部分龙头Tier1已成为放眼全球的龙头,如CATL已成为全球电池装机量最大的厂商。

  2)智能化方面,中国自主品牌技术实力走在前列,技术水平与普及率明显高于合资品牌

  智能化消费者对于智能化越发重视,搭载辅助驾驶的车辆渗透率快速提升,预计到2025年L1、L2、L3渗透率将分别达到80%、50%和10%,当前部分智能化领军企业已可实现接近L3级别的自动驾驶。

  中国自主品牌凭借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坚决的智能化转型,已走在市场前列。从自动驾驶渗透率来看,以全自动泊车APA为例,自主品牌将功能相关功能的价格快速下探至更便宜的经济型车型上来实现大规模普及,下探程度快速追赶甚至已赶超主流合资品牌。

  智能电动化自主品牌技术的赶超,带来的是自主品牌智能电动车型强有力的竞争实力,在与合资品牌的“正面竞争”当中实现了销量领先。典型例子是比亚迪汉,相比合资品牌同价位的大众ID.4,比亚迪汉做到了续航更长、尺寸更大、多项配置更加丰富。比亚迪汉自2020年上市时候销量快速爬坡,高峰期月销超过1.2万辆,2021年以来仍然维持了8000辆上下的月销,ID.4销量有待爬坡。

  智能化加速合资品牌高价格垄断权被打破的趋势。对比2021年前6月和2019年前6月自主品牌15万元以上的单车销量前10车型,从总量来看,2019年、2021年15万元以上的自主品牌单车销量前10总销量分别为23.1万辆、32.8万辆,2021年自主品牌高端车销量显著增长;从车型来看,2019、2021年前6月合计销量超过3万辆(平均月销超5000辆)的自主品牌车型分别为0款和5款。可以看出,自主品牌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从15万元以上分派系市场份额来看,2021年之前自主品牌份额主要在11%上下徘徊,而2021年上半年该份额已提升到了16%以上。

  合资主导当下市场,智能电动化带来的国产替代空间广阔。2020年合资品牌合计销量约1250万辆,占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约62%,其中龙头车企一汽大众销量约207万辆,占国内份额约10%;相对应地,自主品牌合计销量约750万辆,份额比重38%,其中龙头车企吉利汽车销量约132万辆,占国内份额约6.5%。未来自主品牌借由智能电动的持续超越,我们认为其整体份额或将提升至70%以上,即便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平稳(2000万辆上下),自主品牌销量能达到1400万辆,实现翻倍以上增长,并且随着行业的持续洗牌,自主品牌龙头份额有望持续提升,未来几大龙头份额或占50%以上,对应销量1000万辆,相比当前单个龙头百万余辆销量有明显提升空间。

  从国内替代到全球扩张,自主龙头迎来更大市场

  智能电动技术变革带来的是自主品牌在技术实力上的反超,自主品牌正逐步迎来国产替代的黄金时期,再往后看,从中国市场到全球市场,自主品牌正加速国际化扩张,未来面向的增量空间更加广阔。面向海外市场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作为全球汽车销量最大的单一市场,年销量在2000万辆以上,仅占全球约1/3体量,相对应地,海外市场仍有2倍于中国的体量,其中竞争更多元化的北美与新兴地区合计销量超过3000万辆,约为中国市场的1.3倍。

  自主品牌加速海外布局,海外增长提速。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车市增速的下行,发展海外成为车企增长的动力之一,国内主流自主品牌加速海外布局,首先在东南亚、南美、东欧、中东、印度等新兴地区渗透,形式上已从过去的KD组装厂逐步升级为海外整车厂,海外销量快速提升,上汽、奇瑞、长安、吉利、长城当中多数车企海外增速高于自身整体增速。

  来自全球巨头的启示,后起之秀现代汽车,海外市场才是销量主体。

  现代汽车成立于1967年,虽相较于福特(1903年)、大众(1937年)、丰田(1937年)历史较为短暂,但成长迅速,2018年现代汽车(含起亚)全球销量704万辆,位居全球五大汽车集团之列。现代汽车的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1)1976年之前,由创立到完成初步技术积累,深耕韩国本土市场并取得龙头地位;2)1976-1982年,初步试水海外出口,面向非洲、南美等发展中地区,积攒出口经验;3)1983-1996年,正式向海外重点布局,首要市场是北美;4)1997年以来,积极实现全球区域多元化,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是核心市场。

  现代汽车年销量超过700万辆,其中来自韩国本土的销量仅约130万辆,占比不到20%,其他更多销量来自于美国、中国、欧洲、新兴地区等其他市场,换言之,本土以外市场构成了现代汽车的销量主体。

  远期对标丰田、大众,中国品牌龙头成长性仍然较高。

  展望中国品牌远期空间,可以参考全球车企龙头丰田与大众。(注:丰田财务期比较特殊,此处以当年Q2到次年Q1来大概代替当年数据)

  1)销量与收入体量:凭借全球市场的扩张,丰田、大众近年年销量各自均在1000万辆上下,是2020年中国自主品牌龙头(吉利、长城)的7-10倍。丰田、大众2020年丰田、大众收入分别达到1.62、1.79万亿元,是中国自主品牌龙头的15-20倍,车型结构相对高端化带来收入倍数更高于销量倍数;